易傳至今,注說不一; 漢宋各異派,儒道不同宗,遂致議論紛歧,爭持齟齬,徒亂人意,何裨聖經?今茲講易,務求闡明微言,表章至道; 不執于宗派之習,不徒為同異之求; 即令漢宋諸儒有所卓見,能探經旨,不睽經義,仍可互相引證,期其貫通; 無問其人,祇徵于是,則于聖人講示之後,又可多得研究之助云爾
故陽有太陽少陽。陰有太陰少陰。則一與九為太陽。三與七為少陽。四與六為太陰。二與八為少陰。
以在數之始終為太。中為少也。以此相分合。而變化成生成見。萬物自是出萬數自是成矣。
合此兩系之數觀之。為一八三四。此自北而止于東南也。為六七二九。此由西北而止于南也。
兩數相錯而正相得。以符天地生成之用。陰陽均平之數故也。
蓋左右兩行。亦陰陽之道路。二者必求其平均。
左之八與三。右之七與二。雖原來火木生成之數。
而二與八則互換其位以相合。若不換位。則三與二。七與八。皆相失。而生成之功不能見矣。
故二八易位而後陰陽之數以平。生成之功不改。此則天地之自然之妙。不可不知者也。
因此互換。如是相對之位。皆合而成十。即一與九。三與七。二與八。四與六。莫不成土之成數。洛書中央用五。而不見十。不知十之數。恰藏于八方。以相合而後得之。
河圖之合皆五。洛書之合皆十。明五十為天地之心。土為天地之中。萬物之本。其義至深切矣。夫洛書之象。明用者也。天地大用。在此圖中見之。
即易之卦象。亦于此圖明之。
南九北一。由乾坤變為离坎也。
東三西七。由离坎變為震為兌也。
東北之八。西南之二。由震巽變為艮坤也。而艮坤易其位焉。
東南之四。西北之六。由兌艮變為巽乾也。而巽乾首明其用焉。
此皆易象所自仿也。蓋河圖者体。合伏羲之卦。
而含文王卦之變者也。洛書者用。合文王之卦。而合文王之卦。而存伏羲之卦之體者也。
二者必互觀之。方明其義。以天地之生化萬物。由一而眾。故由太極。而兩儀。而四象。而八卦。
即由二氣。而五行。而九宮。皆由一而二。三而四。自少分多。自寡化眾。此生化自然之象。
而圖書所示之例也。以生化之始。不离于一。故生化之眾。
不失其中。有此中極。則千萬變化。不亂其序。此中央之五。永不易者也。
而其他象數。則隨氣數所至。二五分合而成其變。變成而天地之大用見。萬物之生化出;。其理其事。固顯然如指掌矣!
洛書言數。有明用者。有明變者。有與道同者。有與人事同者。大別之有三。
(一)圖中之數與河圖異。河圖為五十五。洛書則四十五。
此由天地生化。陰陽消長之數使然也。河圖言体。陰陽平均。此合乎道者也。
洛書則重在用。用者以陰從陽。以陽統陰。陽主陰從。天包地而生化方就其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