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傳至今,注說不一; 漢宋各異派,儒道不同宗,遂致議論紛歧,爭持齟齬,徒亂人意,何裨聖經?今茲講易,務求闡明微言,表章至道; 不執于宗派之習,不徒為同異之求; 即令漢宋諸儒有所卓見,能探經旨,不睽經義,仍可互相引證,期其貫通; 無問其人,祇徵于是,則于聖人講示之後,又可多得研究之助云爾
而天地以立。萬有以生。一切事物。于以循環變化。此則大氣自然之序。大道自存之規。莫之為而為。莫之致而至者也。唯聖人則之。而制為易以象其度。
而因陰陽之盡。知乾坤之用在九與六。故取九六以代乾坤。全易無非由乾坤生。則全易之數無非自九六出。九在易即一。六在易即。與即九與六。
故卦中有者。名曰九。如初九、九二、九三、九四、九五、上九、是也。卦中有一者。名日六。如初六。六二、六三、六四、六五、上六、是也。
人不知九六之來自河圖之數。而不明用九用六。與一之為九。之為六何義。實由不習河圖。遂不解九六之為陽陰之主數。陽主九。陰主六。唯河圖中已明示之。易雖言九六。未指所出。後人莫能解。故河圖者。全易所本。欲明易象而忘河圖。宜其惝怳于文字間。而不得聖人取象之旨趣矣。
河圖之數。因陰陽之分合變化無盡。而萬物之氣數由此以見。全易卦爻皆由此推移轉變而來。以象天下萬物萬事。
其始則仍是二氣五形而已。圖中之象雖寥寥。而生化之物不可紀極。不僅此也。就圖數之次序。而推及其未來與其過去。則天地未生之前。與世界變遷之例。
皆可由此數以得之。蓋數者推之千萬無盡也。加減乘除而已。或分、或合、或奇、或偶、各致其用。用無窮則所生化亦無窮。要在知其用耳。
乾坤用九六為天地大用。亦數之總綱。由九六而生化者不可紀極。而不外乎中極。
此圖中以五為中心也。試就陰陽各數直列之。一三五七九與四二十八六。兩者相偶而加之。其和皆五。此即天地之心。
為陰陽二數之中極。亦陰陽二氣之中和。天以此立極。世以此立樞。萬物以此為紐。故並育不害。並行不悖。並生存往復不失其序。此神之所存。道之所見。而為易之中極者也。
故陽者順行而奇。陰者逆行而偶。而皆集于中五、以為主宰之區。以行鬼神。而通變化。此所謂位之相得而有合者。以其建中立極。而不失其次也。
河圖言數本乎氣。通乎道實天地之精華。自然流露。而垂象于人。以示其例。非偶然所值者。亦非怪誕難稽者。
聖人則之。而易象以成。言道者之所宗。言數者之所本。即一切方術。亦莫不由是以為推衍之準。實人文所自始也。聖人在世感于天神。而圖乃見。圖為聖人出也。故欲深究圖之妙義。必自聖人所作之易求之。易者依圖為象。推衍其用。其例固繁。而其初則河圖之所見而已。
洛書
洛書歌
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
六八為足五在中央
河圖洛書。同一數也。而象異。以体用之分也。天地生化萬物。自其先言之。則為不易者也。自其後言之。則日易者也。故有体用之殊焉。体者一成不易。示其極也。用者隨事而易明其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