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傳至今,注說不一; 漢宋各異派,儒道不同宗,遂致議論紛歧,爭持齟齬,徒亂人意,何裨聖經?今茲講易,務求闡明微言,表章至道; 不執于宗派之習,不徒為同異之求; 即令漢宋諸儒有所卓見,能探經旨,不睽經義,仍可互相引證,期其貫通; 無問其人,祇徵于是,則于聖人講示之後,又可多得研究之助云爾
夫易之為教,端重人道,而先必明原始要終之義;不明先天,將何以見其始終?而致其原要之功哉!故先後天之易,不可偏廢也;易之有先後天,非二易也,其為用仍一致,猶人之性情神形,不過靜動之間耳。果通其一,則必達其二,如一卦也,但明其後天之象,不足用也.,必兼先天之象而一之,方得致其全功。而于人之占驗也亦然,明其所占之卦,此現在事也,必通先天,而後吉凶可徵,變化可見。
蓋後天為一時,先天則概來往.,易以知來,數往為用,不求之先天,將何以成其逆數之用哉?故易者,不能分先後天而為言,文王之易,雖取後天之序,而用則仍本先天.,此義後人全不知之,或爭為先,或爭為後。偏而不得其體用之全,辨而不明其變化之道.,雖兢兢于文字之學,著龜之數:及其得辭,一無所驗;反不如街頭賣卜者之偶中,豈易之不可信耶?人之不明易也。
矧易道以簡易御繁難,必先明其所以簡,所以易,而後可以致其繁與難于目前也,舍合先後天參之,則將不知其所以簡易,以象既窮而辭復盡,何以見其變化哉?簡易云者,言象外也.,而能御繁難者,則因有象中象,辭中辭耳。
天地之數,由于氣運,有定序也,因是皆成往復對待之象,易之所占,悉依此律;如乾坤、屯蒙、需訟、咸恆、既末濟之類,無非相偶以進;乾坤也,坎離也.,震巽艮兌也,皆成對偶之象;而以往復參錯為序,如屯蒙需訟,其類相反,而相繼以生化也。
因天地之氣,有生必有死.,有合必有分,以生克而後成變化;此必至之勢也。若不循環,則氣絕矣;唯其往者必復,生者必化.,而成循環無盡之象,始成天地萬物之序.,如一年也,春秋冬夏,皆相對以成歲.,而冬盡必春,夏盡必秋,往復循環,萬年不改。易之氣運,正如斯例;其間變化,或稍遲速,或有餘不足,則運氣有主客勝復,猶春之溫,夏之熱,秋之涼,冬之寒.,或有應否之差,或有反令之災也,其在人事則善惡所感耳,然大致不忒,以其運序定自先天,故不忒也。
一易之變化,以後天為用,則有不能盡知之事.合之先天,則無疑矣,蓋後天之事,輒因人之感召而異;而先天者,則在人事以上;故先天多靜,後天多動;合而參之,動靜不失其序;若偏一象,則不失于此,必迷于彼;坤之先迷後得,即指此也。習易既通,無復迷矣.,故欲窮易之用,必先通乎先後天之象;精求其變化而不失其中,則何患乎迷。
易之為易,固重在變易.,以天地間之物無不變者,有形則變速,不變者必無形之物。故恆存之體必無息,唯至誠能之,息則變矣!天地之悠久,亦不息耳;人物之生,一息一變.,故隨息而生死,不可復續;此聖智所悲,而必教人以至誠,蘄無息以免于變;易之為教,其旨如是.,故示人以變,而使之有惕于心;象物隨變以盡,警人之慎其終給.,其以卦參伍變化,皆明人物之變化不可免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