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傳至今,注說不一; 漢宋各異派,儒道不同宗,遂致議論紛歧,爭持齟齬,徒亂人意,何裨聖經?今茲講易,務求闡明微言,表章至道; 不執于宗派之習,不徒為同異之求; 即令漢宋諸儒有所卓見,能探經旨,不睽經義,仍可互相引證,期其貫通; 無問其人,祇徵于是,則于聖人講示之後,又可多得研究之助云爾
故習場莫先于象數,明象數莫先于例.易之明例,實習渴之下手處.,故講易必自例始,以其已知,求未知也。
夫易自伏羲畫卦,分列陰陽以定其位,重為六爻以明其時;乾坤為體,易行其中.,乾坤成列,易立于中.,二者體用之分,時位之辨.,相錯以行,相交以變.,生生不已,變化無盡。故由八卦而成六十四,六爻而推至三百八十四.,皆本一氣循環,二五互用.,以成其象,以寓其數,以行其氣。
故太極既立,自生兩儀;卦象既成,自生爻象;自然推衍者也。由乾坤定位之易,而見卦位之序;由坎離中立之易,而見卦氣之時行.,變化雖多,次序不亂,皆二五所生化.,順乎天地萬物之次,而相交合五生成者也。
故欲知生化之跡,必列象而觀之,此圖畫為所必重也。故習易必先將易之圖象,觀察明晰.,如乾坤定位之圖等,一一列前;審其生化之序,及其推移之數,而後得其卦之由來.,此固為第一事也。
述聖講述-----子思
讀易須先明易例:以其敷辭有定,陳象不二.,必通其義,而後明其旨.,必抉其情,而後達其用。如乾,天也、父也、之例.,必先熟記之,則卦中有乾象,或通乾象;及其比偶反類之象者,皆有孚于乾之義,即有類于乾之情.,則其為象,必同于乾之物;如天也、父也、之類,此易示象之例,有不易者也。又如乾之卦辭;元享利貞,其六爻之辭各異,而皆有其物與事以象之.,則各卦中如有乾之辭,及其爻之辭,或比偶反類之辭,皆與乾通其義;必合對參之,以明其所指.,而後知其辭之用,此易辭之例,必通解者也。
習易貴乎通,而用易在乎熟.,苟執而不通,習而多忘.,則何以窮天下之變,盡易道之蘊哉?蓋易者:以簡御繁,以顯探微者也.,因其為用至廣,言文難備;為道至大,事物同賅.,則不得不操其本,用其極.,以不二之道,成不測之功;以至易之文,成至神之用.,此所以僅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,而盡天下之事物與變化也。不先明此,則不能窺聖人制易之心,亦不能全易道之用.,則雖治易終無益也。故貴在能熟其辭而通其象。
易之為用,有獨用者,有合用者.,有對偶者,有推移者;有反逆相成者,有正順相制者.,其類不一,其例至多;則可就其象驗之。如各卦各爻,均有獨用之例,而相合亦成其用。其對偶推移,順逆正反,則成其生克變化之用.,此當就其成例測之。
蓋乾坤二卦,各獨立而為天地父母;合則如泰否,其用不同.,對偶推移,則如復姤遯臨之類;相生克以成變化,則如剝復損益既未濟之類.,皆有定例可尋者也。至其比例交錯,由此通彼,由上化下;則如咸恆之乾坤,益損之離坎.,各極其變而成其用,亦自成例;故必列象,觀其分合變化,驗其生克消息.,而後得其用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