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九三修辞立诚,非继日待旦如周公,不足以终其业。
忠信所以进德,学者止是一诚意耳,若不忠信,如何进德!不骄,德当至
也;不忧,业当终也。
适在不安之位,故曰因其时。
求致用者,几不可缓;将进德者,涉义必精;此君子所以立多凶多懼之
地,乾乾德业,不少懈
于趋时也。知至,极尽其所知也。九四曰“或跃在渊无咎”,何谓也?子
曰:上下无常,非为邪也;进退无恒,非离羣也;君子进德修业,欲及时也,
故无咎。
以阳居阴,故曰 “在渊”;位非所安,故或以跃。德非为邪,故进退上下,
惟义所适,惟时所合,故曰“欲及时也”。能如此择义,则无咎也。
九四以阳居阴,故曰在渊,能不忘于跃,乃可免咎。“非为邪也”,终其
义也。九五曰 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 ”,何谓也?子曰: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
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覩。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
地者亲下,则各从其类也。
地者亲下,则各从其类也。
圣人作,万物覩,故利见大人。
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,此一章止为飞龙在天而发。龙虎水火之
喻,盖明各逐一类去,本在上者却上去,本在下者却逐下。德性本得乎天者
今复在天,是各从其类也。上九曰“亢龙有悔”,何谓也?子曰:贵而无位,
高而无民,贤人在下位而无辅,是以动而有悔也。
亢而自丧之也。“潜龙勿用”,下也。“见龙在田”,时舍也。“终日乾乾”,
行事也。“或跃在渊”,自试也。 “飞龙在天”,上治也。 “亢龙有悔”,穷之灾也。
“乾元用九”,天下治也。
居大中安止之地,至于三四则不得所安也。
圣人神其德,不私其身,故乾乾自强,所以成之于天耳。“潜龙勿用”,
阳气潜藏。“见龙在田”,天下文明。 “终日乾乾”,与时偕行。 “或跃在渊”,乾
道乃革。“飞龙在天”,乃位乎天德。“亢龙有悔”,与时偕极。
颜子未成性,是为潛龙,亦未肯止于见龙,盖以其德其时则须当潛。颜
子与孟子时异,颜子有孔子在,可以不显,孟子则处师道,亦是已老,故不
得不显耳。九二、九三、九四至上九,皆是时也。九四曰: “上下无常,非为
邪也。进退无恒,非离群也。君子进德修业,欲及时也。 ”此时可上可下,可
进可退,“非为邪也”,即是直也。天道不越乎直,直方大则不须习,行之自
无不利。非为邪,则是陟降庭止也。进德修业欲及时,即是无然畔援,无然
歆羡,诞先登于岸也,言无畔去,亦无援引,亦无歆向,亦无羡而不为,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