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天子自西周时起,座后均设有状如屏风的斧扆,是天子专用的器具。它以木为框,高八尺,裱绛帛,上绣斧纹,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,其余部分画黑色,象征帝王权力。此外,周天子在冬至祭时,背后“设皇邸”,需“以凤皇羽饰之”,也是指经过一番装饰后的屏风。后世的屏风与最开始的斧扆,可谓一脉相承。
屏风文化的转变 挡风聚财做“靠山”
屏风是用来挡风、遮障和装饰的家具,起源于西周,当时称为“邸”或“扆”。早期的屏风以象征权力的功能和挡风的功能为主。到明清时期,做工和装饰更加精美华丽,品种更为繁多,在原有的座屏、曲屏和插屏等式样的基础上,还出现仅作装饰之用的挂屏。
从市场情况来看,现代人购买红木座屏更关注屏风在挡风水、聚财气以及做靠山等方面的文化寓意。屏风作为隔断,在现代家具中的广泛应用,使得屏风不仅在使用材料上,也在结构形式上有了更丰富的演变和发展。
象征权力的挡风设备
张加勉所编著的《中国传统家具图鉴》中记载,屏风起源于西周,当时称其为“邸”或“扆”。据刘文哲所著的《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》中考证,最早的屏风是斧扆(yǐ),或写作“黼(fǔ)依”。
屏风出现之初即是天子名位与权力的象征,周天子在冬至祭时,背后“设皇邸”,也是指屏风,此屏风“又以凤皇羽饰之”。《礼记》有载:“天子当依而立。”这个“依”,也可写作“扆”,就是指屏风。
古代天子自西周时起,座后均设有状如屏风的斧扆,是天子专用的器具。它以木为框,高八尺,裱绛帛,上绣斧纹,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,其余部分画黑色,象征帝王权力。此外,周天子在冬至祭时,背后“设皇邸”,需“以凤皇羽饰之”,也是指经过一番装饰后的屏风。后世的屏风与最开始的斧扆,可谓一脉相承。
汉刘熙《释名·释床帐》有“屏风,言可以屏障风也”的说法,就是说屏风有挡风、遮蔽、隔间的功用。故除了象征皇权外,屏风出现之初的另一重要用途就是挡风,与现代钢筋水泥结构房子的坚固和密实不同,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,而且在高足家具出现之前,古人席地而卧,睡在地上,所以为了防止睡觉时受凉需要挡风,屏风这种家具就随之出现了。屏风经常与席、床榻结合使用,古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,以达到挡风的效果,这种三面挡屏风的习惯,逐渐演化出后来的罗汉床、中式床大都有三面围子,就是受屏风影响。
《马未都说收藏》中介绍的几类尺寸比较小的屏风,如枕屏、砚屏,最初的功能都是为了挡风。白居易的四言古体诗《貘屏赞》,诗前有段话说,“予旧病头风,每寝息,常以小屏卫其首。”意思是说“因为有头风病,所以每天睡觉时,找一个小屏风挡在我的脑袋前,防止被风吹着。”而古人研墨写字时,特地搁一砚屏在桌子上,是为了防止墨汁很快被风吹干而设。
实用性演化为艺术品
屏风发展到汉代,使用已经非常普遍,有“凡厅堂居室必设屏风”之说,且大都较实用,接地而设,多用于挡风、遮蔽和分隔空间,品种也趋于多样化,出现了多扇拼合而成的曲屏。晋代盛行折屏,屏风以纸为屏心,屏心以绘画为装饰。《列女仁智图》中画有当时所用多扇区折屏的图,古籍上也常见曲屏的记载,且此时折屏以折多为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