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天子自西周时起,座后均设有状如屏风的斧扆,是天子专用的器具。它以木为框,高八尺,裱绛帛,上绣斧纹,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,其余部分画黑色,象征帝王权力。此外,周天子在冬至祭时,背后“设皇邸”,需“以凤皇羽饰之”,也是指经过一番装饰后的屏风。后世的屏风与最开始的斧扆,可谓一脉相承。
唐代,随着高足家具的逐渐流行,屏风也渐渐高大起来,有钱人家几乎都使用屏风,而书画名家在屏风上题诗作画也成为一种时尚。宋代屏风制作精美,除挡风、遮障功能外,更多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,多设在主人会客之处。到了元代,屏风多为独扇式。
明清时期屏风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过渡,屏风已不再是简单的挡风屏蔽之物,而是演化为极具装饰功能的艺术品,更富于观赏性。明代屏风主要有座屏和曲屏两大类,基本上沿用了前代的样式,做工装饰更加精美华丽,或雕刻,或镶嵌,或绘画,或书法。明代后期还出现一种挂在墙壁上专用于装饰的挂屏。清代屏风品种繁多,出现了“炕屏”、“寿屏”等屏风,形体雄大,屏心常镶大理石、玻璃等饰品。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,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品,成为古人居室里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。
此外,搁在桌子上的砚屏,也逐渐变换了角色,最初的挡风功能逐渐消失,慢慢成为文人墨客桌上的装饰之一。今天市场上还能看到放在书桌上的小屏风,有人称为桌屏,也有人称为台屏,主要作陈设之用。航管红木北方区总经理黄咏恒表示,如今的砚屏已成为纯粹的案头赏玩之物,制作更为精致,也因图案不同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,至于枕屏,已经消失。
挡风、聚财、做“靠山”
屏风作为最早的家具之一,与中国传统的席地和高屋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。《礼记·杂记》中记载:“树,屏也,立屏当所行之路,以蔽内外也。”同时又说“天子外屏,诸侯内屏”,说的就是一种较大的屏风,位置相对固定,具有隔断功能,以区别内外、高低之用。刘文哲也在《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》中介绍,随着屏风的普遍使用,它逐渐变为建筑内部可移动的精巧隔断,人们将屏风摆放在室内的不同位置,排位不同,意义也不同,多是聚气生财、冲煞辟邪之意。
航管红木北方区总经理黄咏恒认为,屏风早期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,不仅是对当事者身体与心理安全的保护,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身份、阶层的敏感,同时暗含着中国古代对“地理形势”的关注,这与风水中一直强调的“后有靠”是一致的。如今很多大型屏风作为地位象征的功能,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也依然存在。
元亨利硬木家具董事长杨波也表示,如今的屏风在使用上多有风水上的讲究,比如元亨利卖得最好的座屏,纹饰多为山水、龙凤之类,如果座位后面没有靠,可摆一个屏风,取其“靠山”之意。“其实过去的屏风也是这样,比如故宫的养心殿等,其屏风也都是来源于这些寓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