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土不服源自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,指人对异乡水土不适应引发的腹泻。科学角度认为,水土不服并非对水或土不服,而是肠道益生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。益生菌随饮食习惯形成固定模式,环境改变可能导致腹泻,需数月适应。过去有带家乡泥土饮用的偏方,现已不流行。风水学中,水土不服指搬新家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,建议保留旧物作为过渡。家乡泥土在风水中有象征意义,如建新房时取老宅土填埋,寓意不断根基。五行角度看,家乡土是土的能量,分湿土和燥土,湿土带水能量,燥土带火能量。城市住宅中,有人在家门过门石下填埋家乡土,更多是民间习俗
水土不服这一说法源自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,原文描述为:“不习水土,必生疾病”。
很多人一旦远行,无论是上学、工作、出差还是旅游,常会出现腹泻症状,频繁跑厕所,却找不到明确原因。
老一辈人往往会归咎于水土不服,意指人对异乡的水土不适应容易引发腹泻。
那么,这所谓的水土不服,究竟是对水不服还是对土不服?
接下来,我们从科学和风水两个角度进行探讨。
科学角度探讨水土不服
从科学角度看,人体各组织器官分工合作,其中消化道尤为复杂。
消化道内居住着大量益生菌,这些益生菌对人体有益,形成了一种与人体共生的生态系统。它们会随着人的饮食习惯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。
例如,若一个人长期食用某种食物,其肠道内的益生菌也会习惯这种食物。一旦生活环境发生较大改变,比如一个习惯吃炸酱面的人突然到四川吃火锅。
虽然大脑可能享受这种新口味,但肠道内的益生菌可能无法适应,导致腹泻。
因此,水土不服并非真的对水或土不服,而是肠道益生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。
益生菌的这种反抗可能持续数月,直至它们逐渐适应新口味。若此时再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,又可能出现新的水土不服。
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年代,老一辈人常用一种偏方应对水土不服:离家前取些家乡泥土带在身上,如遇不适,便将泥土泡在水中饮用。这种做法在80年代较为流行。
据说,喝家乡的泥水可以补充与原来肠道相似的微量元素,暂时安抚益生菌。然而,这种方法既不卫生也存在诸多漏洞,现已不再使用。
风水学中的水土不服
接下来,我们探讨风水学中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。
家乡泥土的习俗与象征意义
虽然现代人不会因水土不服而喝泥巴水,但在一些地区,仍有离家时带些家乡泥土的习俗,这更多是一种象征和寄托。
比如,久居国外的华人常在家中放一盆故乡的土,寓意心系家乡。唐僧西天取经时也有“宁念故乡一口土,莫念他乡万两金”的说法。
中国自古有乡土文化,无论走多远,心中都牵挂家乡。风水文化也保留了关于家乡土的理论知识。
在一些农村地区,人们建新房时会从老宅附近取土填埋到新房地基下,寓意新房建在老宅之上,不断根基。
不同地区的习俗可能有所不同,但都体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寄托。
搬家建议:保留旧物作为过渡
风水中的水土不服与拉肚子不同,它更多是指人搬新家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。
搬家时,如果全部换新东西,反而可能不适应。建议保留一些旧物,如冰箱和枕头,作为过渡。